2012年涉及17个省、直辖市的公务员联考终于落下帷幕,几家欢喜几家忧,此次公务员考试,特点显著,命题较为常规,而常规之外另有变化。华图教育专家就此次联考行测判断推理部分、逻辑判断的命题形式进行分析。
一、必然性推理比重较小,命题简单。
必然性推理,在近几年的公务员考试中,基本题量是在五道题以下,今年的联考题体现的尤为明显,必然性推理固定在三道题,个别省份甚至只考察了两道题,但是出题形式相对简单,对考生来说,难度不大,最大的特点是必然性推理出题形式可能性化,即,没有过于明显的关键词“如果……那么……”,“只有……才……”,题干迷惑性较强,需要考生进行辨析。
例如:
某市以生产加工“工艺品”出口到欧盟国家著称。去年以来,受到欧洲债务危机影响,该市对欧盟工艺品出口锐减。鉴于市场的变化,作为该市最大的工艺品生产企业A公司,必须在以后两年的时间里提高5%的生产率,否则它就会破产。根据该市外经贸局的研究,A公司按照目前的生产状况和经管结构,如果能提高5%的生产率,就能增加10%的生产利润。
如果上述陈述为真,以下选项必然为真的是()。
A.如果A公司不能达到提高10%利润的目标,它就会破产
B.A公司的生产率两年内必须提高10%,否则它就会破产
C.只要经济形势好转,A公司不提高生产率,也不会破产
D.A公司生产状况和经管结构两年不变,利润才能提高10%
题干信息相对庞杂,但是仔细看题,发现其中有“必须”“如果……就……”这样的关键词,可以判定题型是翻译推理,“作为该市最大的工艺品生产企业A公司,必须在以后两年的时间里提高5%的生产率,否则它就会破产”翻译的形式化的表达为:-破产→提高5%的生产率,“如果能提高5%的生产率,就能增加10%的生产利润”翻译的形式化的表达为:提高5%的生产率→增加10%的生产利润,做翻译推理的基础就是理顺逻辑关系,翻译形式给出,按照“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的推理规则,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A选项。
二、口语化表达凸显特色
今年的联考题中,对逻辑的表达更倾向于口语化的表达形式,这也是今年必然性推理考察的一个特点,要求广大考生迅速的把口语的表达替换为逻辑的形式表达。例如:
小王、小张、小李、小顾四位舍友预测某次考试的结果。
小王:我想这次大家都能过吧!
小张:怎么可能?你没看见我乌云密布吗?
小李:小顾肯定是没问题的。
小顾:拜托!要是我没问题,大家就都没问题。
成绩公布后,证明四人中只有一个人的说法是错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小王 B.小张
C.小李 D.小顾
相信广大考生能够迅速的判定这是一道真假判断题型,突破点在于找到一句假话存在的范围,但是在这四个人说的话中,没有我们熟知的四组矛盾关系,大家的疑惑点可能在于小王和小张,以及小李和小顾之间到底谁是矛盾关系,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表达在逻辑的分析中给我们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但是仔细分析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小张说的话“怎么可能”是对小王的质疑,所以这两者之间构成了矛盾关系。而小顾说的话,形式的表达应该是:小顾没问题→所有人都没问题,于是假话的范围锁定,我们可以知道小李和小顾说的是真话,所以,所有人都考试通过了,于是,我们可以知道说假话的人是小张,本题选B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