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欢迎访问台州育华(七大校区)官网!2024年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报名工作已经拉开序幕,有意向今年报名的学员请抓紧联系我校报名,以免错过。咨询电话:0576-88195000 0576-88195005 18906566101[沈老师]
2024年12月05日
星期四
农历十一月初五
学校网站在建设中,给大家带来不便,请谅解。
18957602815 (叶老师)
当前位置:网络信息发布  <>  返回首页


成考专升本政治试考点及题型解析

阅读数: 616人次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0日

必考知识点大全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即二者谁决定谁问题(存在决定思维是唯物,思维决定存在是唯心);第二方面思维存在、精神和物质有无同一性问题思维能否反映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承认为可知论否定则为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发展经历阶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一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辩证主义哲学。

3、运动是无条件、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4、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

5、意识是人脑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6、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的实践性是最显著特征,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7、实践决定认识,感性认识是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高级阶段。

8、联系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根本方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主义“活的灵魂

9、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规律,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两种基本关系或根本属性。

10、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会引起质变。

11、坚持“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

1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被马克思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技含量是当代社会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本指标。

15、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二、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2、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3、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4、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祸害和贫穷落后的总根源,是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5、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及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

6、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键区别在于领导权问题。

7、国民革命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中国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8、武装斗争实质就是共产党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战争。

9、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内容,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最基本的动力,也是革命的领导力量。

1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的方式改造。

11、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2、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3、革命是自下而上推翻旧统治阶级的暴力运动改革是制度自上而下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三、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和基本点,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

3、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积极主动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5、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6、三个代表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统筹兼顾。

8、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9、基本纲领为: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

10、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1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方路;依法治国的前提是党的领导,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依据是宪法和法律;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2、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双百”方针,

13、人民当家做主是中国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和特征。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中华民族伟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四、党政路线建设

1、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群众路线是党的理论依据、根本观点,根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根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是我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显著标志。

3、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4、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党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是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马克思主义是党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5、党的建设主要内容: 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廉政建设,思想建设是首位,根本性建设是政治建设。

 

五、外交、一国两制、外交政策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发展是核心

2、我国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原则是国家主权独立自主完整。

3、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也是当代战争的主要根源。

4、一国两制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国策,基础原则、核心和政治前提是“一个中国”台独”和分裂活动。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六、政治时间线知识点梳理

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嘉兴南湖正式成立

1922年,党的二大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8年,党的六大正确指出中国革命,现阶段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被正式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1956年起,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

1987年,党的十三提出“三步走”具体内容为: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中,成为其指导思想之一。

1999年12月20 日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新修改的党章中。

2007年10 月,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2017年10 月,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年

 

一、单选题(含辨析题)

100 个常考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 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动考察报告》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1974年2月,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 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六大

25.“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1.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集体主义33.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

34.“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中国台湾问题

3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36.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3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辨证关系

3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39.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

40.一个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41.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是: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42.不属于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的是: 科学技术43.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这一范畴是指:推动社会进步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4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45.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

46.社会进步的含义指: 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47.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

48.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最迫切的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49.“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土地革命50.在革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中,基本的主要的51.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认52.我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联盟是:工农联盟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议是:七届二中全会

53.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54.1949年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选举谁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

55.新中国成立后,"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56.我党对待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采取的政策分别是:没收和平赎买

57.“一五”计划确定的优先发展的重点是:重工业

58.理论形成的时代要求是: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59.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60.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1.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

62.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八大

63.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6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动方式依法治国

65.法作为党领导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被确立下来是在:党的“十五大”

6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取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7.坚持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放在首位的应该是: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

68进入20 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个新阶段,其显著特点是: 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69.中国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70.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7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72.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73.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 作为物质普遍属性的客观实在性

74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了:物质是意识生的基础

75.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76.认识的本质在于:能动反映

77.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犯了类:唯理论的错误

78.生产关系范畴所反映的是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物质经济关系

79.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80.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81.实现人的价值的根本途径在于:在社会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82.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五四运动中

83.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84.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 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85.标志中国革命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86.《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一文中所说的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

87.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社会主义范睛

88.统-战线的根本问题是:领导权问题

89.解放战争时期,揭开战珞决战序幕的是:济南战役

90.明确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任务的会议是:六届六中全会

91.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92.把事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

9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9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9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

96.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 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7.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98.我国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是: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

9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基本经济制度是: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00.个体劳动者的主要收入属于: 劳动收入

 

二、简答题

(-) 高频考点

 

1、简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答:(1)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静止主要是指物质运动的三种特殊状态:其一是相对于特定的参照系而言,事物没有发生机械运动。其二是相对于质变而言,事物仍处在量变阶段。其三是相对于某种具体的物质运动形式而言,事物没有发生那种形式的运动而处于其他形式的运动之

中。

(2)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对立表现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所谓运动是绝对的是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任何事物在任

何条件下都是永恒运动的,是无条件的。所谓静止是相对的是说,静止是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残状态,是有条件的。另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统-

表现在: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即所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在运动与静止关系上有两种形而上学的错误

-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否认运动,只讲静止,将静止绝对化的形而上学不动论:一种是割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只讲运动,否认静止的形而上

学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简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答:(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即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

(2)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这表现在:-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因为物质是世界上一切运动的主体与客观基础,设想离开物质主体的运动必然主张以意识为主体的运动,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如黑格尔“绝对观念”的运动。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因为运动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与根本属性,设想离开运动的物质必然主张止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最终陷入形而上学。如欧洲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实质上是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但这井不意味着完全否认静止的存在。恰恰相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绝对运动中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但相对静止不是物质的本质属性,

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3.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答:(1)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因为:第一,唯物辩证法揭示的是事物的时系与发展,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的是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动力,也就是说,所语联系实质上是矛盾与矛盾、矛盾这方面与矛盾那方面的联系,所谓发展实质上是矛盾推动下的发展。第二,唯物辩证法是有着丰富内容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而对立统一规律则是理解唯物辩讯法全部理论的关键,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与范畴都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某二方面的展开。第三,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而是否承认矛盾则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第四,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注论,矛盾分析法则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2)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完整理论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但不是唯物辩证法的总体。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我们要在掌握对立统一规律的基础上,全面完整地学握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4、简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答:(1)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同一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基本关系或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 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性质。具体表现为:第一,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这是指矛盾双方各自以对方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互为媒介,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第二,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这是指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存在相互渗透的渠道和桥梁,相互转化的趋势和可能。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一,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表现在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关系。即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第二,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对立表现在二者之间是相对绝对、相互区别的关系。即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

 

5、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两者虽然都是以客观物质世界为对象的,但具体科学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某一特殊领域或某一特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因而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3)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6、简述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答:(1)劳动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以及能量信息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2)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其本质特征主要是:第一,劳动是有明确的目的的改造自然的自觉活动。第二,劳动必须创造并使用一定的物质手段主要是劳动工具。第三,劳动的对象具有广泛性是以人类自身为主体改造整个世界并创造人化世界。第四,衡量人类劳动的尺度具有多维性,包括真理尺度、价值尺度和审美尺度,即真、善、美的统一。

 

7、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答:(1)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两个特点,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两个特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它们是认识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内容.特点、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主要表现在:第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的积累。理性认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不上升到理性认识,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第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感性认识中有理性因素。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也渗透了感性因素。

 

8、简述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答:(1)国体亦称国家的类型,指的是国家的阶级内容,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明国家政权学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它联合哪些阶级去统治哪些阶级。政体亦称国家的形式指的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统治。

(2)国体是国家的阶级内容,政体是阶级统治的具体形式,所以国体与政体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使国体得以实现。

 

9、简述劳动创造了人?

答:(1)劳动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以及能量信息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2)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但从猿到人的转变不仅是一个生物进化过程,更是一个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根本性质变。在这个质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主要是:第一,劳动改造自然的需要创造了生产工具。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使动物适应自然的活动变为人改造自然的劳动,也使猿的前肢变为了人的手。第二,劳动交流的需要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使人的意识具有了物质的外壳从而使抽象思维和意识的交流成为可能,动物心理才变为人的意识。第三,劳动合作的需要产生了人的社会联系,形成了人类社会。社会的形成不仅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更标志着作为自然一部分的猿变为与自然相对立的人,猿之间的动物群体关系变为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10、简述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答:(1)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三个特点,表现为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和科学实验等三种基本形式。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这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的需要决定认识的产生也就是说,人们改造世界的需要产生了认识世界的需要。其次,实践出真知,人类的一切认识,无论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归根结底都是来自实践的。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并提供解决新课题的新的经验材料。其次,实践的发展不断给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实践不断推动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正确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改造世界。

 

 

简答题:

一、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有哪几个方面

1.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

2.

3.劳动者。

4.科学技术。

 

二、如何理解国体与政体关系

1.国体既国家的类型,指的是国家的阶级内容,或说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3.国家的职能是国家本质的表现。

 

三、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

对内: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对外国防职能、外交职能

 

四、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五、新民主主义改造的基本纲领

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主要内容),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文化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必要性(主观因素)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3.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点。可能性(客观因素)1.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2.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大有回旋余地,而帝匡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以及其相互的矛盾和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乱又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间隙。3.红色政权产生的地方都经过大革命的洗礼,有较好的群众基础。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最重要的是共产党组织的力量和政策的不错误。

 

七、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而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的理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指导思想,具有伟大的意义。2.新民主义主义理论,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的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的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的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3.在新民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是二十世纪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件,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极大的增强了他们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信心,有力的支持了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力量。

 

八、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九、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验

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3.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循序渐进。

 

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两者虽然都是以客欢物质世界为对象的,但具体科学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某一特殊领域或某一特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因而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3)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简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答:(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即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

(2)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这表现在: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因为物质是世界上一切运动的主体与客观基础,设想离开物质主体的运动必然主张以意识为主体的运动,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如黑格尔“绝对观念”的运动。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因为运动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与根本属性,设想离开运动的物质必然主张静止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最终陷入形而上学。如欧洲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实质上是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认静止的存在。恰恰相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绝对运动中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但相对静止不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而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划重点

 

简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答:(1)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静止主要是指物质运动的三种特殊状态:其一是相对于特定的参照系而言,事物没有发生机械运动。其二是相对于质变而言,事物仍处在量变阶段。其三是相对于某种具体的物质运动形式而言,事物没有发生那种形式的运动而处于其他形式的运动之中

(2)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对立表现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所谓运动是纯对的是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永恒运动的,是无条件的。所谓静止是相对的是说,静止是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另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统-表现在: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即所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在运动与静止关系上有两种形而上学的错误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否认运动,只讲静止,将静止绝对化的形而上学不动论: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只讲运动,否认静止的形而上学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划重点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及其相互关系

答:(1)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同一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基本关系或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性质。具体表现为:第一,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这是指矛盾双方各官以对方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互为媒介,相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第二,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这是指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存在相互渗透的渠道和桥梁,相互转化的趋势和可能。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若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2)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一,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表现在二老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关系。即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第二,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对立表现在二者之间是相对绝对、相互区别的关系。即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

 

划重点:对立同意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答:(1)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因为:第一,唯物辩证法揭示的是事物的联系与发展,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的是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动力,也就是说,所课联系实质上是矛盾与矛盾、矛盾这方面与矛盾那方面的联系,所谓发展实质上是矛盾推动下的发展。第二,唯物辩证法是有着丰富内容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而对立统一规律则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理论的关键,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与范踌都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某二方面的展开。第三,咋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而是否承认矛盾则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第四,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矛盾分析法则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2)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完整理论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但不是唯物辩证法的总体。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我们要在掌握对立统一规律的基础上,全面完整地学握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上一篇:2023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考试技巧!
下一篇:2023年成人高考各科目蒙题技巧
 
相关新闻
·2024年(12月份)中央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中专)招生简章
·中央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毕业证书最新样本
·教育部关于我校颁发国民教育系列中等专业学历毕业证书的回函
·绍兴文理学院手机端学习方法
·绍兴文理学院电脑端学习方法
·成人高考|成人高考避坑指南-什么人报不了?异地报名需要怎么做?
·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已开始,花钱拿证的时代已结束,成人学历教育的基本路
·学信网全新升级改版,规范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查询。彻底清除
·今年高考首次突破1300万,创历史新高,你还觉得学历不重要?
·提升学历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成人高考的六大误区
·2025成人教育要改革?报考、毕业学历难度加大?请抓住这两年的机会!
·教育部公布国民学历大幅提升!查收成人高等教育报考指南
·学习无终点:揭开提高学历的五大秘诀
·学历真的有用吗?
·关于我校通过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属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年检工作
特别推荐    
育华学校常年招生项目 育华学校常年招生项目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如何从学信网下载电子注册备案表?
·台州育华教育2023级成人高等教育
·2025年成教学历(高起专/专升本)报
·社会是如何看待成人学历文凭?学
·台州育华(学历教育)招生各高校备案表
·职称认定和职称评审的区别是什么
·嘉兴学院召开2021年继续教育函授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召开2021年成人
·喜报|热烈祝贺台州育华教育荣获“
最新新闻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最新!我省成人高校录取12月4日开启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学士学位
·2024年浙江省成人高校招生录取最
·提升学历的重要性(6个理由说服你)
·台州育华教育2023级成人高等教育
·教育部副部长吴岩:需要来一场职
·【110周年校庆】嘉兴大学办学110
·【110周年校庆】嘉兴大学办学110
·浙江工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召开高
·毕业季成人高考的本科毕业论文怎
·2024年成人高考改革变化,我们要
·成人高考:一个可靠的学历提升途径
·学历提升的十大好处,说了无数次
·听说成考学历没有用?点进来告诉
·2024年成考新生,如何查询学籍信
课程列表    
·宁波大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本科
·浙江工商大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浙江农林大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等学历教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成人高等学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等学历教
·嘉兴学院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专科
·丽水学院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