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不应“草木皆兵”或过度恐慌,但要增强自我防护意识,科学做好个人防护,这是对自己和他人最大的负责。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公众预防指南汇编,我校专门编写本预防手册,适用于师生员工个人预防指导。
(一)坚定信念,增强信心,保持良好心态,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实时关注权威部门发布的真实疫情信息与防控措施,配合并服从各级政府及疾控部门的安排。
(二)尽量居家,提倡信息拜年、电话拜年、视频拜年,鼓励“云团聚”。不要外出探亲旅游,不要参加聚会、聚餐等集体活动,务必不到疫情严重地区。
(三)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展览馆等。
(四)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即野味),避免前往售卖活体动物(禽类、海产品、野生动物等)的市场,禽肉蛋要充分煮熟后食用。
(五)居室保持清洁,勤开窗,经常通风。
(六)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用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正确洗手需掌握六步洗手法。
第一步,双手手心相互搓洗(双手合十搓五下)。
第二步,双手交叉搓洗手指缝(手心对手背,双手交叉相叠,左右手交换各搓洗五下)。
第三步,手心对手心搓洗手指缝(手心相对十指交错,搓洗五下)。
第四步,指尖搓洗手心,左右手相同(指尖放于手心相互搓洗搓五下)。
第五步: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搓洗,左右手相同搓五下。
第六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各搓五下。
(七)必要外出时,一定要佩戴口罩。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废弃口罩应放入垃圾桶内。
第一步,将折面完全展开,注意动作轻柔。
第二步,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如果为系带式,口罩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下方带系于颈后;如果为挂耳式,直接挂于耳际。
第三步,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根据鼻梁形状调整鼻夹。
第四步,检查口罩边缘是否与面部贴合。
(不要接触口罩外面,摘掉口罩后应洗手)
第一步,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
第二步,用手指捏住口罩的系带, 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
(八)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洁,勤晒衣被。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注意营养,勤运动。
(九)主动做好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
(十)准备常用物资。家庭备置体温计、一次性口罩、家庭用的消毒用品等物资。
(十一)服从学校统一安排,不提前返校。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提前返校的,必须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一)尽快到所在村支部或社区进行登记,减少外出活动,尤其是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
(二)从离开疾病流行地区的时间开始,连续14天进行自我健康状况监测,每天两次。条件允许时,尽量单独居住或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并尽量减少与家人的密切接触。
(三)若出现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应根据病情及时就诊。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的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1.前往医院的路上,应该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2.如果可以,应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路上打开车窗。
3.时刻佩戴口罩和随时保持手卫生。在路上和医院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
4.若路途中污染了交通工具,建议使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消毒剂,对所有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表面进行消毒。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应从和病人接触的最后一天起采取医学观察14天。居家观察期间应注意做好以下防护。
1.将密切接触者安置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拒绝一切探访。
2.限制密切接触者活动,最小化密切接触者和家庭成员活动共享区域。确保共享区域(厨房、浴室等)通风良好(保持窗户开启)。
3.家庭成员应住在不同房间,如条件不允许,和密切接触者至少保持1米距离。哺乳期母亲可继续母乳喂养婴儿。
保持至少一米
4.其他家庭成员进入密切接触者居住空间时应佩戴口罩,口罩需紧贴面部,在居住空间中不要触碰和调整口罩。口罩因分泌物变湿、变脏,必须立即更换。摘下并丢弃口罩之后,进行双手清洗。
5.与密切接触者有任何直接接触,或离开密切接触者居住空间后,需清洁双手。
6.家属应尽量减少与密切接触者及其用品接触。如避免共用牙刷、香烟、餐具、饭菜、饮料、毛巾、浴巾、床单等。餐具使用后应使用洗涤剂和清水清洗。
7.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消毒剂,每天频繁清洁、消毒家庭成员经常触碰的物品,如床头柜、床架及其他卧室家具。至少每天清洁、消毒浴室和厕所表面一次。
8.使用普通洗衣皂和清水清洗密切接触者衣物、床单、浴巾、毛巾等,或者用洗衣机以60-90摄氏度水温和普通家用洗衣液清洗,然后完全干燥上述物品。将密切接触者使用的床品放入洗衣袋。不要甩动衣物,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自己的衣服。
9.戴好一次性手套和保护性衣物(如塑料围裙)再去清洁和触碰被密切接触者的人体分泌物污染的物体表面、衣物或床品。戴手套前、脱手套后要进行双手清洁及消毒。
(二)若病例密切接触者出现可疑症状,应根据病情及时就医(见前述)。其他家庭成员如果经判定为与其密切接触者,应接受14天医学观察。
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楼工作,并到卫生间洗手。若体温超过37.2℃,请勿入楼工作,并回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按照六步法严格洗手。接待外来人员双方佩戴口罩。
建议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间,会议时间过长时,开窗通风1次。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须进行消毒。茶具用品建议开水浸泡消毒。
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餐厅每日消毒1次,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类生食。建议营养配餐,清淡适口。
洗手后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外出,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手机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多人聚会。
须佩戴口罩出行,避开密集人群。与人接触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在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
建议适当、适度活动,保证身体状况良好。避免过度、过量运动,造成身体免疫能力下降。
每日须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公共区域进行消毒,尽量使用喷雾消毒。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每天两次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
专车内部及门把手建议每日用75%酒精擦拭1次。乘坐班车须佩戴口罩,建议班车在使用后用75%酒精对车内及门把手擦拭消毒。
服务人员、安保人员、清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并与人保持安全距离。食堂采购人员或供货人员须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胶手套,避免直接手触肉禽类生鲜材料,摘手套后及时洗手消毒。保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安保人员须佩戴口罩工作,并认真询问和登记外来人员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须佩戴口罩。进入办公楼前首先进行体温检测,并询问有无湖北接触史和发热、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无上述情况,且体温在37.2°下正常范围内,方可入楼公干。
建议座机电话每日用75%酒精擦拭两次,如果使用频繁可增加至四次。
1.中央空调系统风机盘管正常使用时,定期对送风口、回风口进行消毒。
2.中央空调新风系统正常使用时,若出现疫情,不要停止风机运行,应在人员撤离后,对排风支管封闭,运行一段时间后关断新风排风系统,同时进行消毒。
3.带回风的全空气系统,应把回风完全封闭,保证系统全新风运行。
如无可疑症状,可正常返校。如有可疑症状,应报告学校,及时就医,待疾病痊愈后再返校。
1.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建议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2.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接触公共物品、咳嗽捂手之后、饭前饭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使用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物遮住口鼻。
3.途中做好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主动测量体温,发现身边出现有可疑症状人员,及时报告乘务员。
4.途中应留意周围旅客健康状况,避免与可疑症状人员近距离接触。
5.若途中出现可疑症状,应主动带上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尽量避免接触其他人员,并视病情及时就医。
6.途中如需去医疗机构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7.妥善保管票据信息,以配合可能的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
1.学生返校后应每日监测体温和健康状况,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避免接触其他人员。
2.学生与其他师生发生近距离接触的环境中,要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尽量缩小活动范围。
3.学校密切监测学生的健康状态,每日两次测量体温,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如发现学生中出现可疑症状,应立刻向疫情管理部门报告,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和消毒等工作。
4.学校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教室、宿舍、图书馆、活动中心、食堂、礼堂、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活动区域,加强通风清洁,配备洗手液、手消毒剂等。
根据省中医药管理局及仝小林院士还有其它省的中药预防方,同时考虑到用药安全,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汤军开了一张全部由药食同源之品组成的茶饮方。取名叫:七宝参(芪)苏饮。
黄芪5克(成人或用生晒参片2克代替)、苏叶3克、藿香3克、金银花3克、陈皮2克、生甘草2克,另加生姜三片,用95摄氏度以上沸水冲泡,保温杯焖15分钟后凉至可入口,可反复冲泡至无味。一天一剂。小儿亦可减量服用,可加冰糖调味。
这方子也适合日常预防呼吸道疾病饮用,但如已经有明显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请勿饮用。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专家提出,居家期间应避免久坐少动,要配合科学合理的运动,这样既能规避久坐的健康风险,也能增强自身免疫力。疫情宅家期间可以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术式简单、适量柔和、老少皆宜的运动方式,不仅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协调五脏六腑之功能,还能达到强身健体、怡养心神、防病治病的效果!
现推荐嘉兴市中医医院金伟副主任中医师的“八段锦”视频供大家学习、分享。
1.关注可靠信息。通过政府、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了解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知识等相关信息。减少对疫情信息的过度关注,减少不科学信息对自己的误导,不信谣、不传谣。
2.合理安排生活。安排好生活内容,有计划地做一些让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比如听音乐、看书、与家人或朋友聊天、在家办公和学习、做家务等。自己掌控生活的节奏,每天学一点新东西,追求内心的充实。
3.接纳负性情绪。认识到自己出现负性情绪是正常的,接纳自己的情绪反应,不自责,也不指责和抱怨他人。
4.学习放松技巧。通过科学渠道学习深呼吸放松技术、冥想(正念)技术等,帮助自己缓解负性情绪。
5.用好支持系统。多与家人或朋友交流,舒缓不良情绪,也要帮助家人或朋友处理不良情绪,做到自助与助人。
6.寻求专业帮助。关注自己和家人的情绪状态,如果负性情绪持续时间比较长,影响到正常生活,自己无法解决,应及时寻求精神卫生、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帮助。
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心理科结合国家卫健委下发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的通知》及相关资料,就做好抗战疫情一线医护工作人员的心理干预提出指导。
(1) 维护安静有序的医疗工作环境,良好有序的医疗环境有助于一线医护人员专注于医疗工作,减轻职业疲劳感。
(2) 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维持充沛的工作精力,在医护人员足够的前提下尽可能不采用连续工作状态。工作疲劳会降低心理承受能力,增加心理创伤的易感性。
(3) 保持良好的睡眠,良好睡眠有助于恢复生理和心理疲劳,提高机体的生理和心理抗压能力。
(4) 面对创伤情景,如患者死亡、同事或自己因防护失误而增加感染风险等情况,如果有人员出现情绪哀伤、不想说话、烦躁不安,或是恶心厌食、心悸不适等早期应激反应症状,建议给予安排休息或适当调正岗位。
(5) 促进人员之间的交流,长时间处于隔离区或穿戴防护设备增加了人员交流的难度,要充分利用与他人相处的时间进行交流,或是利用通讯工具进行交流,保持信息沟通和联系有助于提升自我与集体效能感。
(6) 给与支持,传递希望。管理者和同事以及亲友之间相互关心、给予支持和鼓励常常能够增强一线医护人员的信心和斗志,及时传递和通报医疗和防控工作的新进展、新成就,让一线医护人员看到胜利的曙光将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台州市育华文化教育培训学校
2020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