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2、意识是人脑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4、实践决定认识,感性认识是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高级阶段。5、联系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主义“活的灵魂”。6、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被马克思称为“历史有力的杠杆”“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技含量是当代社会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本指标。8、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9、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10、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11、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祸害和贫穷落后的总根源,是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1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及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1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键区别在于领导权问题。14、国民革命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中国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15、武装斗争实质就是共产党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战争。16、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内容,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最基本的动力,也是革命的领导力量。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的方式改造。18、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19、革命是自下而上推翻旧统治阶级的暴力运动,改革是制度自上而下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0、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2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和基本点,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2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24、三个代表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5、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统筹兼顾。26、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为: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28、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29、依法治国的前提是党的领导,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依据是宪法和法律;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0、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双百”方针。31、人民当家做主是中国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和特征。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35、群众路线是党的理论依据、根本观点,根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根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是我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显著标志。36、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38、党的建设主要内容: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廉政建设,思想建设是首位,根本性建设是政治建设。40、我国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原则是国家主权独立自主完整。4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也是当代战争的主要根源。42、一国两制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国策,基础、原则、核心和政治前提是“一个中国”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反对一切形式的“台独”和分裂活动。4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1928年,党的六大正确指出中国革命,现阶段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被正式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87年,党的十三提出“三步走”,具体内容为: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中,成为其指导思想之一。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新修改的党章中。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1.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展开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事物的发展。2.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3.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具体地说,它要求人们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4.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客观规律和规律发生作用的客观条件,并为运用规律改造世界、创造和改变各种物质条件,为客观规律的作用发挥开辟道路。5.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否定主观能动性,又要反对不顾客观规律,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冒险蛮干的主观主义和唯意志主义。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三个特点,表现为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和科学实验等三种基本形式。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的需要决定认识的产生,也就是说,人们改造世界的需要产生了认识世界的需要。其次,实践出真知,人类的一切认识,无论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归根结底都是来自实践的。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并提供解决新课题的新的经验材料。其次,实践的发展不断给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实践不断推动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正确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改造世界。1.在生产方式的矛盾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二者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则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则阻碍生产力发展。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及其矛盾运动。其中,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内容方面,是活泼易变的,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形式方面,是相对稳定的,因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始终存在着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着生产方式从低级向高级的不断发展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1.要求我们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违背规律遭到规律的惩罚。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3.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时,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1.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规律是客观的,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的存在和是否发挥作用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5.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及简明概括是什么?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共同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经济建设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动摇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等于动摇了基本路线。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改革开放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还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政治保证。(七)什么叫依法治国?实行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是什么?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具有重大意义。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九)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4.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绝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2.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社会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2.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社会改革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3.在社会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更。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既是对改革及其发展要求的反映,又为改革开拓道路,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4.社会改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通过对一定社会制度下的不合理的社会体制的改善和革新,不断巩固、完善一定的社会制度或使其持续存在,从而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5.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主动的、自觉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而进行的,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用户,有广阔而深厚的群众基础;6.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范围内,使各种矛盾不断得到解决,使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革就是立足国情,总结实践经验,根据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自觉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从而使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各方面的进步1.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2.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报告关于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的人大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提高立法质量,以良法促进发展、保证善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大成,把我们党倡导的基本理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系统凝练地整合在一起,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提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思想保证。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它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能够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力,能够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5.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适应了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2.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五)简述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1.“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如果只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忽略了次要矛盾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会陷入片面性而犯“一点论”的错误。2.“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不分主次轻重,不抓重点,就会犯“均衡论”的错误。3.“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互包含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唯物辩证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
2023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全真押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5题,合计70分)
1、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A.意识形态
B.精神文明
C.政治制度
D.国家政权
2、苏联模式是在战争与革命年代形成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带有明显的
A.高速发展经济的特点
B.高速发展重工业的特点
C.重视集体农庄经济发展的特点
D.备战型或准战型的特点
3、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了
A.意识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B.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
C.机器思维最终将超过人类思维
D.对人脑机能的认识已经完成
4、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此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5、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社会改革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C.阶级斗争
D.科学技术的发展
6、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改革
C.发展生产力
D.经济体制改革
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C.实现共同富裕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8、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和完善市场自发调节的经济体制
B.建立和完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C.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和完善指导性计划的经济体制
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国民经济
A.又快又好发展
B.又快又稳发展
C.又好又快发展
D.又好又稳发展
10、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
B.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11、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共产党的领导
B.一定数量的红军的存在
C.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国民革命的影响
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A.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实现共同富裕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中共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陈云
D.邓小平
14、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万事皆备于我
C.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D.物是感觉的复合
15、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C.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
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16、人的本质是
A.永恒不变的
B.随主观意志的变化而变化
C.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D.随个性的变化而变化
17、毛泽东在1941年精辟论述“实事求是”原则的著作是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整顿党的作风》
C.《反对党八股》
D.《学习和时局》
18、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起义是
A.秋收起义
B.广州起义
C.南昌起义
D.百色起义
19、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
A.工人阶级
B.知识分子
C.农民阶级
D.资产阶级
20、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理论,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八七会议后
B.遵义会议后
C.中共六大后
D.古田会议后
21、现代企业制度一般采用
A.生产制
B.合伙制
C.公司制
D.股份制
22、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
A.是否以爱国主义为内容
B.是否以民族形式出现
C.是否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
D.是否为人民大众服务
2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
A.人们按照自己意志去创造历史
B.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自由
C.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去行动
2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二元论唯心主义和一元论唯心主义
C.唯理论唯心主义和经验论唯心主义
D.辩证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26、哲学上的二元论是
A.超越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独立派别
B.唯物主义的一种形式
C.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最终必然导致唯心主义的哲学
D.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
27、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类的意识可以
A.认识和改造世界
B.创造客观规律
C.改造客观规律
D.消灭损害人类的规律
28、“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根据地建设
D.政权建设
29、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30、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是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一切为了群众
C.一切依靠群众
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
A.主导
B.基础
C.支柱
D.希望
32、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33、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党政干部中出现腐化问题,中国共产党开展了
A.整风运动
B.三反运动
C.五反运动
D.镇压反革命运动
34、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政策是
A.没收
B.保护
C.限制
D.改造
3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二、辨析题(共2题,合计20分)
36、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在于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答:错误。唯心史观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夸大了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因而仅仅看到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看不到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也不承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37、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特殊国情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答: 正确。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社会经济中占优势地位的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地方性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中国广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在农村,而中国城市不能完全控制农村,农村却可以不依赖城市而独立存在,这就为红色政权的存在奠定了物质基础;由于近代中国政治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而农民又是革命的主力军,这又使红色政权获得了深厚的阶级基础;由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和互相间的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缝隙;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有广泛的回旋余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特殊国情,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的国民党政权,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新军阀政权,它不仅未能解决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相反,却使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激化,促使中国革命的形势必然继续向前发展。因此,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的客观条件。
三、简答题(共3题,合计30分)
38、简述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
答: (1)“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视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如果只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忽视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力面,就会陷入片面性而犯“一点论”的错误。
(2)“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不分主次轻重,不抓住重点,就会犯“均衡论”的错误。
(3)“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互包含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唯物辩证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
39、简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飞跃和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
答: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毛泽东思想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哲学等许多方面,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和形成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①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在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而阐发的思想。它的主要内容是: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同时,它事关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成败,事关全党全国:亡作大局,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③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
40、什么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意识的能动作用即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表现在人们的思想动机和行为目标上,意识具有选择性。在错综复杂的世界面前,我们以什么作为认识对象,以什么方式认识对象,认识的目的是什么?取决于人的不同主观意识。
(2)表现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意识具有指导性。人们在改造世界之前,须预先规定计划,并通过实践把观念形态的计划设计变成物质状态的现实。
(3)表现在对人自身生理机能的控制和影响上,意识具有调整性。人们是否理智,自控力强弱等就是这种作用的体现。
四、论述题(共1题,合计30分)
41、试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答: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基本目标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基本政策和要求是:
①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③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者,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④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要内容是:
①坚持和完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②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④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主要是:
①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②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
③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④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的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以上目标的有机统一,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