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题型答题技巧(针对选项选择与答案构建)
(一)单项选择题:双重验证法锁定答案
-
排除优先:先剔除明显错误选项(如作家朝代错误、成语出处不符),缩小选择范围。例如判断 “《陈情表》的作者是李密”,可直接排除 “陶渊明”“李白” 等选项。
-
对位验证:将剩余选项与教材知识点或原文对照,重点核查关键词(如论证方法、修辞手法术语)。如选项涉及 “对偶”,需确认是否符合律诗颔联、颈联的对仗特征。
-
常识兜底:对陌生知识点,结合文化常识推断。如 “祸起萧墙” 出自《论语》,可排除《庄子》《孟子》等选项。
(二)阅读题:定位 + 整合答题法
-
现代文阅读:
-
-
先读题干,圈画 “原因”“主旨” 等关键词,带着问题分段阅读原文,答案多集中在题干对应的段落中。
-
-
概括题需覆盖 3 个以上要点,优先摘抄原文中心句,再用自己的语言整合,避免遗漏得分点。
-
文言文阅读:
-
-
陌生实词可通过上下文推断,如 “数罟不入洿池” 中 “数” 结合语境可判断为 “细密” 之意。
-
-
翻译题遵循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保留核心词义(如 “衣帛” 译为 “穿丝织品衣服”),不通顺处结合全文调整语序。
-
诗歌阅读:
-
-
先辨体裁(绝句 / 律诗),律诗颔联、颈联多为对偶,可直接作为修辞手法答案。
-
-
情感分析优先关联 “怀才不遇”“思乡念亲” 等高频主题,结合意象(如 “雁”“月”)验证。
(三)作文:框架先行高分法
-
审题立意:用 “关键词 + 引申义” 确定中心,如 “坚持” 可引申为 “事业 / 学习的立身之本”,避免跑题。
-
结构设计:采用 “1-3-1” 结构(1 段开头点题 + 3 个分论点 + 1 段结尾升华),分论点可从 “个人 - 社会 - 国家” 层面展开。
-
素材填充:考前积累 2-3 个经典事例(如钱学森归国、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每个事例搭配 “事例 + 分析 + 回扣主旨” 的句式。
二、2025 年浙江省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押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
下列作品中属于《论语》的是( )
A. 《寡人之于国也》 B. 《季氏将伐颛臾》 C. 《秋水》 D. 《陈情表》
-
“祸起萧墙” 这一成语的出处是( )
A. 《庄子》 B. 《孟子》 C. 《论语》 D. 《史记》
-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倡导的政治主张是( )
A. 霸道 B. 仁政 C. 法治 D. 无为而治
-
下列句子中使用对偶修辞的是( )
A.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B. 五十步笑百步 C. 斧斤以时入山林 D. 谷不可胜食也
-
下列作家中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
A. 庄子 B. 墨子 C. 孟子 D. 韩非子
-
《陈情表》中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形容的是( )
A. 自然景象 B. 自身处境 C. 朝廷形势 D. 友人状况
-
下列属于议论文三要素的是( )
A. 时间、地点、人物 B. 论点、论据、论证 C. 起因、经过、结果 D. 描写、议论、抒情
-
下列句子中 “衣” 字作动词的是( )
A.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 衣食所安 C. 衣锦还乡 D. 解衣衣我
-
现代文阅读中概括主旨的核心是抓住( )
A. 过渡句 B. 中心句 C. 感叹句 D. 疑问句
-
作文立意的首要要求是( )
A. 新颖 B. 深刻 C. 准确 D. 独特
-
下列属于事实论据的是( )
A. 周任有言曰 B. 孔子曰 C. 钱学森归国事迹 D. 老子曰
-
律诗的颔联指的是( )
A. 第一、二句 B. 第三、四句 C. 第五、六句 D. 第七、八句
-
《秋水》中体现的庄子思想是( )
A. 民贵君轻 B. 顺应自然 C. 兼爱非攻 D. 克己复礼
-
下列属于类比论证的是( )
A.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B. 五十步笑百步 C.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D.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下列词语中读音正确的是( )
A. 数罟(shù gǔ) B. 洿池(wū chí) C. 庠序(yáng xù) D. 饿莩(è piǎo)
-
现代文阅读中分析作者情感的关键是( )
A. 标题 B. 开头 C. 结尾 D. 抒情句
-
下列作品中属于李密的是( )
A. 《桃花源记》 B. 《陈情表》 C. 《兰亭集序》 D. 《滕王阁序》
-
议论文中反驳对方论点的论证方法是( )
A. 驳论点 B. 驳论据 C. 驳论证 D. 归谬法
-
下列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
A. 他身高八尺 B. 众人皆赞其勇 C. 他奋力举起巨石 D. 脸上露出笑容
-
作文字数的最低要求通常是( )
"> A. 500 字 B. 600 字 C. 700 字 D. 800 字
二、文言文阅读(共 9 小题,共 30 分)
(一)阅读《季氏将伐颛臾》选段,回答 21-23 题(每小题 2 分,共 6 分)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2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2 分) (1)陈力就列( ) (2)是谁之过与( ) 22. 这段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 分) 23.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的双重寓意是什么?(2 分)
(二)阅读《寡人之于国也》选段,回答 24-27 题(共 12 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4.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 分) (1)不违农时( ) (2)数罟不入洿池( ) (3)谷不可胜食也( ) (4)养生丧死无憾( ) 25. 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26. 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 分) 27. 翻译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3 分)
(三)阅读《陈情表》选段,回答 28-30 题(共 12 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8.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 分) (1)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 (2)犹蒙矜育( ) (3)不矜名节( )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29. 这段文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 30. 翻译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4 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 9 小题,共 30 分)
阅读下文,回答 31-39 题
故乡的老槐树
①故乡的村口,有一棵老槐树。它的树干粗壮得要四五个人才能合抱,树皮龟裂如老人的手掌,枝桠向天空伸展,像一把撑开的巨伞。记忆里,这棵槐树是全村人的精神地标。 ②春日里,老槐树最先苏醒。细碎的白花缀满枝头,空气中浮动着清甜的香气。放学后,我们总爱聚在槐树下,捡拾起落在地上的花瓣,塞进玻璃瓶里,酿出的花香能弥漫整个屋子。大人们则会搬来竹椅,在树荫下聊天,谈论着春耕的时节与来年的期盼。 ③夏日的槐树最是热闹。浓密的枝叶遮挡住烈日,树下成了天然的纳凉处。傍晚时分,孩子们围着树干追逐嬉戏,老人们摇着蒲扇讲古论今。有一次,我爬上树掏鸟窝,不慎摔落,是路过的王大爷一把接住了我。他笑着说:“这槐树可是护着咱村娃的。” ④秋日的槐树沉淀着静谧。叶子渐渐变黄,随风飘落,铺成金色的地毯。大人们会在树下晾晒谷物,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里满是丰收的喜悦。奶奶常说:“槐树结果,咱村就有好收成。” ⑤后来我离开故乡求学,再回来时,老槐树依旧矗立在村口。只是树干更显沧桑,枝桠上多了几个新的年轮。村口的水泥路取代了土路,新建的楼房替代了旧屋,但老槐树始终在那里,见证着故乡的变迁,也维系着游子的乡愁。 ⑥如今,每当我想起故乡,首先浮现的便是那棵老槐树。它不仅是一棵树,更是故乡的象征,是藏在记忆深处的温暖牵挂。 31. 文章第①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32. 第②段中 “清甜的香气” 体现了老槐树的什么特点?(3 分)
33. 第③段中 “槐树可是护着咱村娃的”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3 分)
34. 文章围绕老槐树写了哪些季节的场景?(4 分)
35. 第⑤段中 “故乡的变迁” 具体指什么?(3 分)
36. 第⑥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 分)
37. 文章的线索是什么?(3 分)
38. 作者通过老槐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 分)
39. 结合全文,分析 “老槐树是全村人的精神地标” 的原因(3 分)
四、作文(50 分)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坚持” 是一种力量。登山者凭借坚持抵达顶峰,学者凭借坚持攻克难题,创业者凭借坚持实现梦想…… 生活中,许多成就都源于 “坚持” 这一简单却有力的品质。
请以 “坚持的力量”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要求:立意明确,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语言流畅,卷面整洁。
三、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
B(解析:《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A 选自《孟子》,C 选自《庄子》,D 为李密作品)
-
C(解析:出自《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
B(解析:孟子主张 “施仁政,行王道”)
-
A(解析:“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句式对仗,为对偶)
-
C(解析:孟子是儒家代表,庄子为道家,墨子为墨家,韩非子为法家)
-
B(解析:形容祖母刘氏的危急处境)
-
B(解析:议论文三要素为论点、论据、论证)
-
A(解析:“衣” 此处译为 “穿”,作动词)
-
B(解析:中心句是概括主旨的核心)
-
C(解析:立意首要要求是准确,避免跑题)
-
C(解析:事迹为事实论据,名言为理论论据)
-
B(解析:律诗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
B(解析:庄子主张顺应自然,A 为孟子思想,C 为墨子思想,D 为孔子思想)
-
B(解析:“五十步笑百步” 以战争事例类比治国)
-
B(解析:A 应为 cù gǔ,C 应为 xiáng xù,D 应为 è piǎo)
-
D(解析:抒情句直接体现作者情感)
-
B(解析:《陈情表》作者为李密)
-
A(解析:驳论包括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直接反驳论点是核心)
-
B(解析:通过众人评价侧面描写人物勇敢)
-
B(解析:成考作文最低要求为 600 字)
二、文言文阅读(共 30 分)
(一)(6 分)
-
(1)施展 (2)过错(每空 1 分)
-
演绎论证(或引用论证、比喻论证)(2 分)
-
一是将季氏比作虎兕,颛臾比作龟玉,虎兕出柙、龟玉毁椟比喻季氏攻打颛臾;二是将冉有、季路比作看守者,暗示其失职(2 分)
(二)(12 分)
-
(1)违背 (2)细密的渔网 (3)尽 (4)为死者办丧事(每空 1 分)
-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2 分)
-
排比(3 分)
-
按一定的时节拿着斧头进入山林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完(3 分,“以时”“胜用” 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三)(12 分)
-
(1)俯伏思量 (2)怜悯养育 (3)夸耀 (4)拳拳之心,形容感情恳切(每空 1 分)
-
既表达了对朝廷拔擢的感激之情,又抒发了对祖母的孝顺与不舍之情(4 分,每点 2 分)
-
只是因为刘氏(祖母)像太阳接近西山一样,气息微弱,生命垂危,随时都可能死亡(4 分,“薄”“危浅”“朝不虑夕” 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
外貌描写(或景物描写)(2 分);作用:写出老槐树的粗壮与沧桑,奠定全文怀旧的基调,引出下文对老槐树的回忆(2 分)
-
体现了老槐树春日开花时香气清新、浓郁的特点(3 分)
-
一方面指槐树为村娃提供了嬉戏场所,另一方面暗指故乡人互相帮助的温暖情怀(3 分)
-
春日(槐花盛开)、夏日(纳凉嬉戏)、秋日(落叶丰收)(4 分,答出三个季节及对应场景即可)
-
水泥路取代土路,新建楼房替代旧屋(3 分)
-
总结全文,点明老槐树是故乡的象征,升华了游子思乡的主题(4 分,每点 2 分)
-
故乡的老槐树(3 分)
-
对老槐树的喜爱,对故乡的思念,对童年时光的怀念(3 分,每点 1 分)
-
老槐树是全村人活动的中心,见证了故乡的变迁,承载着村民的情感与记忆(3 分,每点 1 分)
四、作文(50 分)
评分标准:
-
一类文(45-50 分):立意深刻,中心明确,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数充足,有真情实感。
-
二类文(38-44 分):立意明确,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数达标,情感真实。
-
三类文(30-37 分):立意基本明确,中心较突出,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数基本达标。
-
四类文(20-29 分):立意模糊,中心不突出,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字数不足。
-
五类文(20 分以下):完全跑题,内容空洞,语言晦涩,字数严重不足。
参考范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