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战略协会近日发布《2011学费政策及学生资助全球变化年度概览》,该报告为全球学费晴雨表,可为有意留学者提供宏观借鉴。针对国际自费学生,有些国家尤其是英语国家会推出另外的收费标准,且各国资助政策均内外有别。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编者
■俞可 朱杰
高等教育战略协会(HESA)于近日在总部加拿大多伦多发布题为《2011学费政策及学生资助全球变化年度概览》的报告,数据涵盖全球最具代表性的40个经济体,包括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智利等,覆盖全球90%的在校大学生和90%的科研生产力。去哪些国家接受高等教育,其成本会在可承担范围之内?对此,该报告将提供宏观借鉴。
高等教育战略协会成立于2010年,旨在为高等教育提供从质量监测、战略发展,到定位与品牌,战略性对话等服务。
以学费来拯救高校财政危机
全球经济衰退迫使高等教育公共财政经费屡遭削减,尤其是欧洲和东南亚,为维持生计,高校迫不得已通过筹资、社会服务和设备出租来增加收入,还不得不把敛财的目光转向学子。这主要体现于两条路径:受教育人口规模日益减缩的经济体正通过吸引留学生来延缓高校财政危机;人口显著增长、高等教育参与率持续攀升的发展中国家正努力把有限的公共资源用以支持更多的合格中学生进入高校。
报告认为,OECD成员国的教育公共财政投入仅能跟上通胀的步伐。鉴于日益恶化的欧债危机,2012年,欧元区高校财政压力更甚。亚洲大部分地区尽管在经济危机中幸免于难,但民众的高等教育需求增加更为迅猛,高校体系超负荷运行,学费和资助的压力仍然不减。
资助与学费的龟兔赛跑
2011年,日本、俄罗斯、巴西、法国、德国等19个经济体的学费维持不变,而18个经济体的学费上涨。在这18个学费增加的经济体中,7个经济体的学费增幅超过通胀率:南非学费增幅为6.23%,美国为5.17%、西班牙为2.72%、智利为1.84%、加拿大为1.36%,菲律宾为0.48%,新加坡为0.29%。
为了消弭或减缓学费带来的消极作用,以助学金和贷款为主的公共财政资助便不可或缺。2011年,16个经济体的学生资助增加,其中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荷兰、瑞典、沙特阿拉伯、乌克兰和越南的资助增幅达到或低于通胀水平,智利、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新加坡和南非的资助增速超过通胀率,其他22个经济体的资助未发生变化。
公共财政资助与学费理应保持一种动态平衡。这仅为理想状态,现实中两者犹如赛跑之龟兔。有些经济体的学费和资助几乎保持恒定,例如阿根廷、巴西、埃及、芬兰、日本、波兰、俄罗斯等。在法国、德国、瑞典和沙特阿拉伯,财政资助呈小幅增加,学费却没有改变。在澳大利亚、印度、荷兰、乌克兰和越南,学费和资助双双微幅上涨。在哥伦比亚,资助幅度远超学费。在以色列、意大利、韩国、瑞士、英国和西班牙,学生面临学费增加资助不变的境遇。美国学费急剧上涨,资助却骤然下跌。
症结并不在学费
报告指出,从2010年到2012年,学费承受能力保持不变的是南非,菲律宾连年下降,而德国稳步上升。可见,学费高低及增幅大小并不会直接导致学子放弃学业,关键在于学费承受能力。报告认为,基于收入的贷款是未来缓交学费的一种方式,而作为其变通方式的毕业税更具可操作性,只是目前没有任何政府出台正式的毕业税。
大多数经济体已表明,针对大学生的公共财政资助会有所递增。的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今年4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将2012年全球经济预期增长率上调至3.5%。然而,全球经济持续唱衰,到底有多少政府能最终兑现其诺言,尚须拭目以待。
再则,大学对学子的吸引力不仅仅限于学费。近日,英国职业发展与教育服务研究机构QS首次发布《世界最适宜求学城市报告》,前10强中欧洲竟占6席,尽管欧洲在各类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屡处劣势。欧洲大学的魅力恰恰在于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分别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基地和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