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6日,山东大学为临海籍科学家蒋民华院士举行铜像揭幕仪式。据了解,继我国著名实验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朱洗铜像在临海落成之后,他是临海籍科学家塑铸的又一座铜像,也是临海家乡人民的骄傲。
蒋民华院士铜像揭募仪式暨学术纪念会在山东大学功能晶体材料大楼隆重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及国内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专家、博士、院士200多人参加。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王琪珑出席揭幕仪式并讲话。王琪珑缅怀了蒋民华院士高尚、纯洁、熠熠生辉的精彩人生,高度评价了蒋民华院士为我国材料科学特别是晶体事业的发展和山东大学的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蒋民华(1935—2011)临海市城关人。1935年8月出生在临海城内北山镇磊落岩下分水桥边。家有一个妹妹四个弟弟,他是家中的老大。他的父亲是临海的诗人,教过书,当过旧法院的书记员,外公、外婆也是诗人。1952年7月毕业于回浦中学,同年10月考入山东大学化学系1956年10毕业留校任化学系助教、讲师,1964年4月晋升为副教授,任该校晶体生长研究室主任。1978年10月任晶体材料研究所所长、教授。1986年10月兼任山东大学晶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1989年4月起为山东大学副校长。他从事高等教育50余年,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并在科研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蒋民华老先生虽然由于历史的误会也吃过一些苦头,也由于“台湾关系” 被取消了留苏预备生资格,但山东大学的老校长,先参加“创造社” 后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共产党教育家成仿吾却没有遗弃他,还十分欣赏这位精明强干的小青年,让他带领一班“红五类” 从事属于国家机密的重要科研工作;他一直是山大教学和管理骨干,直至当上了教授、副校长、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研制了20余种人工晶体,其中ADP晶体获国家工业新产品二等奖,提出的DADP晶体的亚稳相生理论和方法,打破了国际上在低温稳定相中生长DKKP的惯例,生长出高质量晶体,获山东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在KTP的助熔剂生长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打破了美国对KTP晶体的垄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较好地解决了有机非线性光学晶体探索中存在的共轭基因非线性效应和紫外透光特性互相制约的困难,首次探索并生长出国产LAP晶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开拓了把有机基因和无矶基因结合起来的有机金属结合物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系列的研究领域,形成了有特色的、国际上称为半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的新方向,这一成果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另有MYAB晶体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有专著《晶体物理》。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的论文300多篇。连续应邀任第七、八、九、十届国际晶体生长会议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当选为国际晶体生长组织常务理事,被聘为《材料的晶体生长和评价进展》、《晶体学杂志》、《化学电子学》等国际学术刊物的中国编委。1986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87年获“五一” 劳动奖章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6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是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蒋民华教授荣获2002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奖金50万。2007年晶体获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2008年获得亚洲晶体生长与技术协会最高奖励——晶体生长与技术奖(CGCT Award)。
蒋民华是山东大学终身教授,195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曾任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所长、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大学副校长、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新材料领域第三届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中国硅酸盐学会晶体生长与材料分会理事长和中国仪器仪表材料分会理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国际晶体生长组织理事和执委会委员、第16届国际晶体生长会议主席、美国光学学会资深会员等职。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蒋民华院士是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晶体材料的重要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中国的教育事业,为山东大学学科建设和发展,为材料科学的发展,为中国晶体材料走向世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蒋民华教授驾鹤西去,离世有一年了,山东大学为他造铸铜像,流芳百世。他为故乡人民争了光,祝愿蒋老安息吧!